人和老鼠,也许只隔了一道门缝的距离
6月份连续发生2起食堂餐食中发现鼠头事件。
老鼠是怎么进入饭菜的,2起事件的通报中并未披露具体细节。从疾控君角度来看,如果不想让类似事件再次发生,就一定要严防死守“0.6厘米”。
(资料图)
省流版
防鼠,就要:
谨防所有大于0.6厘米的门缝、窗缝、各类管线孔洞。
切断鼠类的食源和水源,环境治理上减少鼠类栖息地。
在必要处设置粘鼠板、鼠夹,或规范使用灭鼠剂。
0.6厘米是什么?
0.6厘米,差不多等于一颗绿豆,半片指甲盖,一颗牙齿的宽度。——这是老鼠能通过的最小缝隙。别看鼠类体型圆润,但他们具有“缩骨功”本领,能轻松通过0.6厘米的缝隙。(更多内容:☛ 缩骨功,眼见为实)
上海市常见的鼠类及其特点:
黄胸鼠,别名屋顶鼠、长尾吊
褐家鼠,别名坑渠老鼠、沟鼠、大家鼠
小家鼠,别名小老鼠、小鼠
常见三种家鼠对比
“严防死守”的几道关卡:
1.查门
居民家庭与外界相通的门是老鼠“登堂入室”的重要途径。门与门,门与地面,门与门框间的缝隙均应小于0.6厘米。还要关注与外界相通的木质门及其门框是否金属包被(高≥30cm)。食品库房还要设置挡鼠板(高≥60cm)。
缝隙均应小于0.6cm
2.看窗
窗户或窗户玻璃破损、窗与窗框以及两扇窗之间的缝隙过大(>0.6厘米)、厨房排风扇无防蝇防鼠网等都是老鼠偷偷“潜入”室内的途径。当孔洞达不到上述要求或还需经常开启通风时,则要加8目以上的金属纱网,既能防鼠又能防蝇。
3.堵洞
为了进入室内,老鼠可是“无孔不入”。房屋墙壁与外界相通的孔洞、缝隙(>0.6cm),包括供水、排水、供气、供电、空调、通讯、送风、排风等,以及未完全封闭的天花板(可与外界相通)都可以成为老鼠入室的通道,可以用防火泥或水泥等堵塞。
4.封水
鼠是“游泳”高手,下水道是鼠侵入室内的重要通道。后厨排水沟与外界相通的排水口,要有完善的金属防鼠栅(竖箅子),或排水沟有完善的横箅子,缝隙小于1厘米。地漏要有盖,废弃的下水管道要堵塞。
5.断粮
老鼠喜欢在“窝-食物-水源”之间建立固定路线,所以切断鼠类的食源和水源是非常必要的。老鼠的食物不仅包括人的食物,还包括饲料、垃圾、食品行业的下脚料等,容器一定要加盖且没有缝隙。
6.清“乱”
环境治理是鼠类防制的根本措施,也是巩固防制效果的基础。加强对建筑物周围杂草、瓦砾和杂物的清理,堵塞洞穴,平整硬化地面,清除鼠类栖息的场所。对宾馆饭店、农贸市场、居民区等场所的垃圾进行有效清除和管理,减少鼠类可栖息的场所,降低环境容量。
在无法封堵所有“牙缝距离”的情况下,那就选择主动出击——
1.物理防制
可采用鼠夹、鼠笼及粘鼠板进行控制。鼠夹、鼠笼可应用于室内外鼠类活动的场所,使用时应避免误伤人和其他动物,远离儿童、宠物活动场所。粘鼠板应放置于室内鼠道或鼠经常活动的场所,避免粉尘、阳光直射及潮湿,使用时可打开平放在墙角地面,或折成u形或隧道形放置。
2.化学防制
使用具有“三证(农药登记证、农药生产许可证、执行标准)”齐全的慢性、低毒、低残留、安全高效的灭鼠剂,以抗凝血剂类药物为主。如溴敌隆、氟鼠灵等。鼠药应置于毒鼠饵站内,禁止裸投。毒鼠饵站应放置于隐蔽且有鼠类活动的场所,并具有明显的警示标识。与食品相关的室内场所禁止使用灭鼠剂灭鼠。
参考文献:
[1] gb/t 31712—2015 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鼠类 环境治理.
供 稿:刘 锐
编 辑:顾天敏
审 稿:刘洪霞
上观号作者:上海疾控
标签: